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指南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2022年招生简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职校

关岭自治综合性职业学校

来源:招生网 发布时间:2023-03-08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中简介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中成立于2015年5月,是贵州省教育厅批准的全省首所“综合性高中”。为整合办学资源,县委、县政府努力探索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联系,将预备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使其具有多元化的开放课程体系和灵活务实的两种教育管理机制,能够满足学生入学和就业的双重需要,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架起立交桥。将原关岭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与县综合高中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两个品牌的管理模式。学校对 探索“普通职业交流”和“普通职业一体化”模式,改变县职业教育过去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县人民职业教育理念,有效促进县人口质量,特别是为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有效解决人口就业困难,促进县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发展。

2023年12月,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正确领导和关怀下,我校成为全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中职强基工程” 在项目建设计划学校,两个项目分别获得500万元和8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此外,我校民族教育“双百工程”建设项目获得50万元建设资金。在省部门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中教师

2023年9月,全校教职员工180余人,其中在职员工112人;全校学生总数为4200人。其中,高中生1854人 ,中等职业学生530人,中等职业学生2380人,中等职业学生673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从80人增加到今天的2465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特色。

在高中教育方面,除了加强文化课程教育外,还注重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加强课外活动的实践教育和社区活动,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对 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为主线,探索“普通职业交流”和“普通职业融合”的办学模式。

今后,我校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结合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精神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实施。加快“普职融通”特色示范学校和“中职强基工程” 推进建设项目,加快产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体系,满足关岭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中取得成绩

1.经过三年多的办学,学校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县人民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学校管理方面,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育道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赞扬。

2.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部门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促进学校各方面管理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建设如期进行。

3.自2015年5月成立以来,我校师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了数百名省、市、县级奖项。

2015年12月23日,学校成功通过省教育厅“9+3”工作检查,得到检查组领导的充分肯定;2023年12月,学校获安顺“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先进学校”称号;2023年和2023年,我校篮球队连续两年参加安顺职业学校篮球比赛。

5.通过“普通职业交流”办学模式,明显改善了我校职业教育招生难的局面。自学校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学生人数从成立初期的100多人增加到今天的1912人,很好地完成了省人民政府的“新两个基础”和15年教育的基本普及。

6.我校2015级学生450人,中考最高分不到300分,平均录取分230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2023年3月通过分类招生录取180人,2023年6月参加高考的人数为270人,其中一人1人,二人27人,专科录取220余人,入学率95.11%;2023年,共有50人上二线,438人通过分类招生被高职院校录取。

7.2023年,我校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二等奖3人,三等奖10人)均取得可喜成绩;学校篮球队获得全市男女队冠军;我校教师参加省级微课比赛和优质课比赛,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7人。

关岭自治县综合性高中的发展历程及具体措施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1.2014年,关岭自治县民族职业技术中学成立前,在校学生137人。

2.2015年,综合性高成立后,我校中等职业学生386人。

3.2023年,中等职业学生450人。

4.2023年,“普职互通”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中等职业学生901人。

5.2023年,中等职业学生人数扩大到1486人。

6.2023年,随着 “3+3”班级办学模式的启动,使学校办学水平复杂,包括:普通高中班、“3+3”班、“普通职业一体化”班、“普通职业一体化”班、中等职业专业班。其中,中等职业学生(1912人)首次超过普通高中班(1820人)。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模式,明确办学方向,突出办学特色

由于学校涵盖了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根据《教育规划纲要》,高中教育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多元化改革。高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后的中等教育,主要承担向学校输送人才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双重任务,依靠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实现上述两个培训目标。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教育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线,中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导向,两者的教育内容基本上是二元偏差。随着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人才培训结构、模式、内容及其反映的概念相对滞后,不适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我县初中毕业生的现状是: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上普通高中,有的勉强上普通高中,但“争过独木桥”的能力并不强。普通高中不能为学生提供二次分流和多次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施高中综合教育模式,为学生建设成功的“立交桥”。作为贵州省第一所综合性高中,我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开设了“普通职业交流”试点班。

1.普通职业的共同内涵

“普通职业交流”是高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它是为学生提供入学和就业同步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知识和一定专业技能标准的综合性人才。

2.“普职互通”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和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继续学习能力和一定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3.“普职互通”的教学模式

学校采用“一次入学,多次分流”、“学历提升(分类招生考试)”的方法有效加强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真正为学生的成功搭建了“立交桥”。

(1)“普通职业互通”试点班一年级采用普通高中教材,适当穿插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参加市县普通高中统一质检。

(2)“普职互通”试点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分流

一是可以继续上普通高中文化课程(文理教学),同时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体艺专业

二是打造“高校分类招生考试备考班”。学生自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继续学习,并进行“分类招生考试” 参加高校人才选拔,继续深造。

第三,学生自愿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计算机、数控、汽车维修、美容体育、美发形象设计等)。毕业后,学校推荐就业和独立就业。

4.“普通职业互通”的课程结构调整和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分替代方法的创建

“普职互通” 课程结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和培训课程,合理设置了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整合了普通高中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初步形成科学完整的综合性高中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方法。创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分替代方法,研究课程学分替代方法,逐步形成学分体系,有效连接和充分整合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需求和平台。

5.创办特色学校

通过办学积累,学校不断解放思想,不懈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逐步形成自身特色。2023年12月,经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荣获“贵州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支持计划”项目。

6.立足现实,借助外力,努力打造重点专业

重点建设学校重点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根据学校的实际办学特点。2023年12月,我校获得贵州省教育厅“中职强基工程”称号 目前,建设项目投资896万元。省教育厅对项目建设的支持资金已到位,汽车应用维修专业培训室建设已基本完成,正在调试中。预计2023年9月投入使用。同时,引进相应的优秀教学团队,扎根学校,为学校重点专业的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7.学校办学模式灵活多样,为学生成长提供多种选择

经过一年级的学习,普通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继续读普通高中或我校职业中学的具体专业。同时,“普通职业互通试点班”学生经过一年级学习和全市统一考试,按照上级文件的规定和20%择优录取的原则,被分配到普通高中教育二年级继续学习。对未通过考试的学生,可直接选择在我校中部相关专业学习或在我校“高校分类招生考试备考班”学习,完成三年职业教育。参加分类招生考试,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继续进入省高职院校。因此,真正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8.明确办学方向

自成立以来,在县党委、县政府、县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方向上,根据县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意识形态的转变,逐步明确,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互补,以职业教育为主线。中等职业教育以“普通职业交流”为基础,以音乐、体育、艺术、舞蹈、广播艺术等专业课程为主。

读贵阳中专学校有国家补助